查看原文
其他

不上网课,不交作业,海淀妈妈你太皮了

安柏 海淀花生妈 2021-03-07



 


花生网课上了1周,妹妹网课上了2周,老师还是很给力的,网络也经受住了考验。

 

只是,我认识的几个很鸡血的海淀妈妈说,和自己制定的寒假计划相比,学校的线上课程感觉没有这么高效。

 

有一个妈妈说,从孩子的反馈就可以看出来:

 

在放寒假的时候,孩子还说,我想去上学。

 

等学校开了网课,孩子却说,在家上课挺好的,不上学也没关系。


顿时感觉我们家被她偷窥了



只是她们也承认,这不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,因为有很多限制:不能上新课不能布置太多作业,还要注意保护眼睛,课间要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,等等。

 

我自己呢?是个不佛系、不鸡血,主张科学鸡娃的海淀妈,我觉得学校的安排也算合理。

 

浪费时间固然可耻,但特殊时期搞得比正常时期还紧张,也不大像话。

 

不然呢?当我们以后回首往事,2020的冬末春初,我们大人回忆的是战疫情,孩子回忆的却都是战功课?


 

所以,我还是让孩子们好好地上学校网课,同时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和补充:

 

网课作业少,我就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,加入了一点自己布置的复习和作业。

 

网课时长短,还都是看电脑,我就让孩子空余时间多看纸质书,以前上学总愁没时间课外阅读,现在就好了。

 

花生班级也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,比如说比赛写古诗,制作美食,我也会帮他出出主意,一起准备材料。

 


今天,花生给我们做了意式肉酱面做午餐


同时,我还提醒他们继续注意时间管理,要有重点,这样省出来的时间,可以进行一些家庭游戏和娱乐。


 


跟着上网课,很好,但我身边有些海淀妈的做法,和大家不同。她们会根据孩子状况,选择不上,或不上某一些网课。

 

我特别佩服她们,毕竟不上网课,不交作业,这么皮是需要一些勇气的。

 

当然,也不限于海淀妈妈,还有西城妈妈、上海妈妈、杭州妈妈、深圳妈妈……那些特别有想法的妈妈,都有自己的一套神操作。


一个妈妈试听了三天的网课,斩钉截铁地对娃说:

 

明天改听课外班的网课。

 

另一个老母亲审查过课程,一个个打叉叉掉:


这个学过了!

这个太简单了!

这个效率太低!


老母亲对娃说:明天起不用上网课,也不用做作业,按我的计划走起,听我的。

 

不行吧?老师问起来怎么说?

 

老母亲没关系,我来和老师说。


 

能这么做的老母亲,大多是有底气的,可以根据娃的情况,搞出一套更合理更高效的学习计划:嘿嘿,谁叫孩子在家呢,在家就由我做主了。

 

一位妈妈这样对我说:趁着没上学,让孩子好好学点东西。




 

 

其实这些妈妈,别说在非常时期,就是在正常时期,就已经侧漏了大boss的霸气。

 

我身边一个海淀妈妈,孩子二年级时她被公派到美国工作,她就带着娃一起去了洛杉矶上学。

 

三年后,她任期结束带着孩子回来,插班插进了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的五年级。

 

和同学比起来,孩子的各门学科情况是:

 

英语超好,体育很好,科学还行,数学一般,语文较差。

 

于是,海淀妈妈给孩子拼命补语文,补数学。

 

至于学校的英语作业,她想了2秒钟,就对孩子说,不用做了,我来帮你做。

 

这位妈妈没料到的是,班上的英语课代表同学也太认真了,收到作业,居然犀利地指出说:某某某,这不是你的字迹,下不为例哦。

 


怎么办呢?


第二天,海淀妈妈直接向老师提出英语免修。

 

对于强悍的海淀妈妈,学校不是问题,作业不是问题,只有根据制定的目标和娃的特点,真真切切提高娃的学术水平才是问题。

 

竟,学校教育不是个性化定制的,而是一视同仁的大众教育。

 

针对孩子不同状况,家长完全可以选择不同做法。


插图来自动画片《超人总动员》,下同


对一般的鸡血妈妈,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。

 

对不一般的鸡血妈妈,学校教育倒成了家庭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——比如说团队合作,情商逆商,人际交往。

 

虽然我没这么鸡血,但我也一直认为,学校不仅仅是学习场所,更是一种社交场所。

 

如果只是学习,在家其实也有可能实现。

 

如果家庭教育真的很厉害,倒也没必要完全跟着学校的节奏,老师很辛苦,对孩子是一对多,自己对孩子却是一对一,最多一对二,肯定更了解。



 

 

只是,不听从学校指挥棒,和学校教学安排有冲突,怎么办?

 

大神级别的家长,经常也能和学校达成一种默契,一段时间不上课、不交作业,只要不要影响其他人,也是可以允许的。

 

《中国义务教育法》里,有规定休学不能超过一年。

 

我认识一个海淀妈妈,自己是计算机博士,家里一个男娃,四年级就把初二数学都学完了,托福100分单词也背完了。


到了五年级在学校实在没啥好学的,而这位博士本来就是学校系统研究所的,就申请休学一年。

 

在家干嘛呢?孩子接着学初三数学,备战托福,同时学古文,看完《论语》和《史记》,有时候博士妈妈去研究所开会和做项目,孩子也列席旁听。

 

就是在休学这一年,孩子考上了人大附中的早培班。

 


有这样一个数据,美国早在20年前,脱离学校在上学的人数就达到了150万人。

 

更有意思的是,根据调查,在家上学的孩子,学业水平还居然超过了在学校学生,就连大家担忧的社会化,也比在校学生更好。

 

为啥呢?如果父母重视孩子综合素质,即使脱离学校体制,也不影响孩子接触同伴和社会,甚至能更灵活地安排参加社团和社区活动。

 

在中国,2013年有这样一个调研报告(by 21世纪教育研究院),约有1.8万孩子,也选择了“在家上学”。

 

 


当然,我们不能仅仅看成功案例,而是要看到,这些案例背后,是什么样的家庭,才有能力主动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。

 

调研显示,中国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是:广东、浙江和北京,属于中国经济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。

 

在我身边,那些不上网课、不做作业,变相“在家上学”的海淀妈妈,也是有两个前提的:


一是有条件——经济、时间和学识

二是有意愿也有能力去承担孩子的教育工作


这也算是不走寻常路,既需要强大的内心,也需要不怕付出机会成本——即使孩子走了点弯路,家里也能托得起这个底。


对于大多数家庭,学校的共性教育和家庭的个性教育相结合,才是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。

 

对于大多数家庭,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,还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,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说,中国的教育,不比美国的差。

 

只是选择了就不要纠结:孩子在学校就不要执意去追求什么个性化,孩子回到家也别把父母的角色变成老师,弄得家里和学校一模一样。

 

不管在家,还是在校,不管听老师话,还是按自己节奏,家长和孩子选择的多样化,是教育的进步,也是社会的进步。

 

上网课很好,不上网课也很好,关键是了解自己孩子,并且能和学校协调妥当,做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安排,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。



相关阅读:


你不能佛系很久,也不能鸡血很久


更多文章,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花生地

↓↓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